1. 首页 > 人力资源 > 在线面试

操作系统面试题一般会是哪些方面?

操作系统面试题常见类型

面试

操作系统面试题常见类型涵盖多个方面。关于进程和线程的问题,例如进程和线程的概念区别,进程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调度和分配的一个独立单位,而线程是进程的实体,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还会涉及到进程和线程分别适用于什么场景,进程适用需要安全稳定的场景,线程适用于频繁创建和销毁、计算量大切换频繁、需要速度的场景等。

进程和线程的调度也是常见考点。像进程调度机制、进程调度算法(如先来先服务、最短优先作业、高响应比优先、时间片轮转、最高优先级、多级反馈队列等),线程调度与进程调度在资源分配和切换开销上存在不同之处。此外,进程和线程的通信方式也是重点,进程间通信方式包括管道(普通管道、流管道、命名管道)、系统IPC(消息队列、信号量、共享存储)、SOCKET等,线程间通信方式则因线程共享所属进程的资源而有其独特性。

死锁相关的问题在面试中经常出现。包括死锁的概念,在两个或者多个并发进程中,如果每个进程持有某种资源而又等待其它进程释放它或它们现在保持着的资源,在未改变这种状态之前都不能向前推进,称这一组进程产生了死锁。还有死锁产生的条件(互斥条件、请求与保持条件、不剥夺条件、循环等待条件)以及死锁的解决策略(死锁预防、避免死锁、死锁解除、鸵鸟策略等),甚至还会问到活锁的概念与死锁的区别。

系统调用、用户态和内核态相关的题目也不少。用户态运行的进程可以直接读取用户程序的数据,而系统态运行的进程或程序几乎可以访问计算机的任何资源,不受限制。在用户程序中,凡是与系统态级别的资源有关的操作(如文件管理、进程控制、内存管理等),都必须通过系统调用方式向操作系统提出服务请求,并由操作系统代为完成。

内存管理方面,例如虚拟内存的概念,如何通过虚拟存储器技术将一台机器的物理存储器变为虚拟存储器来扩充存储器容量,以及内存分配与回收的策略等内容也可能被问到。

操作系统面试重点知识领域

进程相关知识是重点领域之一。包括进程的状态(就绪状态、运行状态、阻塞状态、创建状态、结束状态,还有挂起状态及其分类:就绪挂起状态和阻塞挂起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转换条件,如某个进程时间片耗光会从运行状态转化为就绪状态,资源不足进程会被挂起等情况。

线程知识同样重要,除了与进程的对比、线程的调度外,线程同步方式(互斥量、信号量、事件等)也是考察的关键内容。互斥量采用互斥对象机制保证公共资源不会被多个线程同时访问;信号量允许同一时刻多个线程访问同一资源,但需控制最大线程数量;事件通过通知操作保持多线程同步。

内存管理在操作系统中占据核心地位。除了虚拟内存,物理内存的分配方式(如连续分配、离散分配中的分页存储管理、分段存储管理等),内存保护机制(防止不同进程的内存相互干扰)以及内存共享的实现方式都是面试可能涉及的方面。

文件管理也是重点领域,包括文件的逻辑组织(如文件的结构,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等)和物理组织(文件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方式),目录结构(树形目录结构等)和管理(文件的创建、删除、查找等操作的实现),以及文件系统的权限保护机制(不同用户或用户组对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等)。

设备管理方面,内核与外围设备的数据交互,如输入输出设备的分配、初始化、维护与回收等过程。不同类型设备(如块设备、字符设备)的管理特点,设备驱动程序的作用(作为操作系统与硬件设备之间的接口,使得操作系统能够控制硬件设备)等内容都可能被问到。

操作系统面试题的技术难点

操作系统的并发特性是一个技术难点。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同时执行,而在同一时刻,单处理器环境下实际上只有一个程序在执行,微观上这些程序是分时交替进行的。理解并发执行的程序如何共享资源(如互斥共享和同时访问共享方式),以及如何避免并发带来的问题(如数据不一致性、死锁等)是比较困难的。例如在多个进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如打印机)时,如何通过互斥锁等机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这需要对操作系统底层的并发控制机制有深入的理解。

虚拟技术相关概念较难掌握。无论是虚拟处理器、虚拟内存还是虚拟外部设备,都涉及到从物理实体到逻辑对应物的转换。以虚拟内存为例,需要理解如何通过将部分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外存(硬盘),在需要时调入内存的方式来实现逻辑上扩充内存容量,同时涉及到页面置换算法(如FIFO、LRU等),这些算法要考虑如何在内存空间不足时选择合适的页面换出到外存,以提高系统性能,需要对内存管理和程序运行机制有透彻的认识。

进程间通信的底层实现是一个技术挑战。例如管道通信,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数据只能单项流动,并且普通管道只能在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间流动,而命名管道允许无亲缘关系的进程间进行通信。要理解管道在内核中的创建、数据传输过程(如缓冲区的管理等)以及如何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需要对操作系统内核的进程通信机制有深入的了解。消息队列、共享内存等其他通信方式也各自有其复杂的底层实现原理和机制需要掌握。

内核相关知识也颇具挑战性。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管理硬件资源和底层系统。理解内核的功能,如进程管理(进程的创建、调度、终止等操作的实现)、内存管理(内存的分配、回收、保护等功能在内核中的实现方式)、设备管理(设备驱动程序的加载、硬件设备的控制等内核操作)以及文件管理(文件系统的构建、文件的读写操作在内核中的实现等),需要对操作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底层实现有深入的钻研。

操作系统面试题的实例分析

以进程和线程的区别为例。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包含独立的地址空间,进程之间的切换会有较大的开销,系统在运行的时候会为每个进程分配资源。而线程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没有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共享所属进程的空间,线程之间的切换开销比较小,线程所使用的资源来自其所属进程的资源,并且线程之间通信比进程之间通信更方便,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在面试中,可能会进一步追问在具体场景下(如一个多任务处理的网络服务器)如何选择使用进程还是线程来实现特定功能。如果是处理多个独立的网络连接请求,每个请求的处理过程相对独立且需要较少的资源共享,可能选择进程较好;如果是在一个请求处理过程中有多个子任务(如同时进行数据读取、计算和发送响应),且这些子任务需要频繁共享数据,那么线程可能更合适,因为线程间共享资源方便且切换开销小。

再看死锁的问题。例如面试官可能给出一个场景,有进程P1、P2,资源R1、R2,P1占有R1等待R2,P2占有R2等待R1,问是否产生死锁以及如何解决。根据死锁产生的四个条件(互斥条件:资源R1、R2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使用;请求与保持条件:P1、P2因请求其他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资源保持不放;不剥夺条件:进程获得的资源在未完全使用完之前不能强行剥夺;循环等待条件:P1、P2形成了环形等待资源关系)可以判断这是一个死锁场景。解决方法可以从死锁预防、避免死锁、死锁解除等策略入手。死锁预防可以破坏四个条件中的一个,如采用资源有序分配法破坏循环等待条件;避免死锁可以通过银行家算法,在分配资源前检查系统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死锁解除可以采用剥夺资源法、撤销进程法等。

对于内存管理方面的面试题,比如问到虚拟内存的页面置换算法。假设给出一个页面访问序列,如7、0、1、2、0、3、0、4、2、3、0、3、2、1、2、0、1、7、0、1,内存块数量为3,要求使用FIFO算法计算缺页次数。FIFO算法是按照页面进入内存的先后顺序来选择淘汰页面。首先7进入内存,然后0进入内存,1进入内存,此时内存已满。当2要进入内存时,根据FIFO算法,最先进入内存的7被淘汰,依次类推,可以计算出缺页次数。这个实例考查了对虚拟内存页面置换算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以及对内存管理中页面调度过程的掌握程度。

在文件管理方面,可能会问到文件目录结构的操作。例如,给定一个树形文件目录结构,要求实现查找特定文件的算法。这需要对文件目录的组织方式(如根目录、子目录、文件节点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设计合理的搜索算法,如深度优先搜索或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来遍历目录结构找到目标文件。这不仅考察了对文件管理中目录结构的理解,还考查了算法设计能力。

声明:本文网友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鲸选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