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力资源 > 在线面试

面试前面好还是后面好

一、面试顺序靠前的利弊分析

面试顺序靠前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当面试顺序靠前时,面试官通常处于精力较为充沛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够更加专注地倾听面试者的回答,思维也更为敏捷,与面试者的交流可能会更加深入和透彻,给面试者一种新鲜感。例如在多选的情况下,表现平均水平的第一个面试者,相较于表现平平的最后面试者,更有优势,因为面试官没有那么疲倦,对其印象会更深。而且第一个面试的人容易给面试官留下先入为主的印象,如果表现优秀,后面的面试者可能会被面试官潜意识地拿来和其比较,这样先面试者或许会更受青睐。
面试

先面试也有不利之处。由于没有前面面试者的表现作为参照,大多数考生会担心即使自己表现优秀也无法得到高分。并且第一个面试者的表现容易成为“标的”,后面所有的面试者都会有意无意地与其进行比较。如果第一个面试者足够优秀,那他就占据了优势;但如果表现不够好,就很容易成为炮灰。另外,面试官在面试完第一位之后,可能会受到首因效应的干扰,在后续面试过程中会不断将其他面试者与第一位面试者进行比较,这对后面的面试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压力,而对于第一个面试者而言,如果后续有表现极为突出的竞争者,自己的优势也可能被削弱。

二、面试顺序对结果的影响因素

面试顺序对结果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从面试官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精力和注意力是关键因素。在面试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面试官可能会出现审美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精力疲惫的情况。例如,如果一天的面试持续6小时以上,面试官要一直保持板正的坐姿,大脑持续运转,到最后阶段身心俱疲,这时候他们对面试者的评价可能会受到影响。

另外,面试的间隔时间以及给出面试结果的时间间隔也非常重要。如果面试间隔短,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出结果,比如两个小时面试完所有人,那么第一个面试者会对所有其他面试者产生强大的干扰,在后续的等待结果过程中,面试官脑子里可能会不断重演第一个面试者的信息。当几天之后需要做出最终决定的时候,面试官们脑海里可能唯一记得的就是第一位面试者,此时首因效应就会凸显,在其他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第一位面试者将很容易胜出。相反,如果面试间隔长,且很短时间就能得出结果,比如上午面试一批人,午饭后继续面试最后几个,所有面试者面试结束后,等待十五分钟就给出最终结果,那么这时候最后一名对面试官的印象还在眼前,近因效应发挥作用,最后一名面试者对面试官影响最大。

从面试者自身的角度来看,自身的心理素质、准备程度以及在面试中的表现等都会影响面试顺序对结果的作用。对于心态好的考生,抽签顺序几乎没有太大影响;但对于心态不好、情绪不稳定的考生,抽签顺序很有可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而且不同水平的考生受面试顺序的影响也有所差异,例如对于优等生而言,中间出场可能是最好的,此时老师既没有出现审美疲劳,又有了前面考生的参考,心中的打分标准已经定型,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准备的内容作答,还能和前面的考生形成反差,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对于擦着及格线的考生而言,前期出场和后期出场都能提高分数,前几个出场时,老师还在观望,打分比较拘谨,所以给分不会太低,后面出场时,老师已经没有耐心听了,给的分趋于均值化,分数也不会太低,如果是中期出场的话,大概率会成为炮灰。

三、面试在前的优势与挑战

(一)面试在前的优势

  1. 获得充分重视 先进行面试的人往往能够得到面试官更多的关注。因为在面试初期,面试官的精力最为充沛,他们对于前几名考生的评分和商议过程都是十分谨慎的,真正表现优秀的考生一定会得到相匹配的分数。这意味着先面试者有机会在面试官精力集中的情况下,全面地展示自己的能力、经验、知识等各方面的优势。例如,在一个技术岗位的面试中,先面试者可以详细地阐述自己在项目中的技术贡献、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面试官能够更细致地理解其技术水平,不会因为精力分散而错过重要信息。
  2. 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优势 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在面试前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先面试者在面试开始时就表现出自信、专业、沉稳等良好的特质,就会在面试官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会成为后续面试者的参照标准,如果后续面试者没有明显的优势超过先面试者,那么先面试者就更容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在销售岗位的面试中,第一个面试者如果在开场时就以充满活力、富有激情的自我介绍吸引了面试官,面试官在后续面试中可能会不自觉地将其他面试者与第一个面试者在活力和激情方面进行对比。
  3. 体现积极态度 主动选择先面试的人可能会被视为积极主动、勇于挑战的人。这种积极的态度在面试中是一个加分项。面试官可能会认为先面试者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敢于在没有参考的情况下率先展示自己,这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职场品质。比如在团队领导岗位的面试中,先面试者的这种积极态度可能会被解读为具有领导潜力,愿意在团队中率先行动,为团队做出示范。

(二)面试在前的挑战

  1. 缺乏对比参照 先面试者没有前面面试者的表现作为参考,很难准确把握自己回答问题的深度、广度和方式是否合适。例如在回答一些开放性问题时,不知道自己给出的答案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冗长,因为没有对比对象。可能会出现自己认为回答得很全面,但实际上与面试官的预期或者后面面试者的回答相比存在差距的情况。比如在一个创意策划岗位的面试中,第一个面试者提出了一个策划方案,由于没有其他方案可供对比,他可能无法确定自己的方案是否足够创新、是否具有可行性,而面试官也难以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快速判断其方案的优劣。
  2. 成为比较标杆 如前文所述,先面试者的表现容易成为后续面试者的比较标准。这意味着如果先面试者存在一些小的失误或者表现不够完美,就会被后续面试者拿来作为超越的对象。而且随着后续面试者数量的增加,先面试者的压力也会逐渐增大,因为他们不知道后面的面试者会有多么出色的表现。例如在一个会计岗位的面试中,第一个面试者在计算一些简单的财务数据时出现了小的失误,后面的面试者如果在相同的问题上回答正确,就会在这一环节上显得更加优秀,从而使第一个面试者处于劣势。
  3. 应对首因效应的不确定性 虽然首因效应可能会为先面试者带来优势,但这种效应也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先面试者的表现没有达到面试官的期望,那么首因效应反而会对其不利。面试官可能会在后续的面试中一直对先面试者的不佳表现耿耿于怀,并且在打分时受到这种负面印象的影响。例如在一个人力资源岗位的面试中,第一个面试者如果在回答员工关系处理问题时表现得缺乏经验和灵活性,那么即使后面的面试者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面试官可能还是会因为第一个面试者的初始印象而对其评价较低。

四、面试在后的优点和缺点

(一)面试在后的优点

  1. 借鉴前人经验 面试顺序靠后的人有机会借鉴前面面试者的经验。他们可以在等待面试的过程中,通过与前面面试者的交流或者观察,了解到面试官的提问风格、关注重点等信息。例如在校园招聘的面试中,后面的面试者可以从前几个面试者那里得知面试官是否更倾向于询问项目经验、专业知识还是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回答内容和策略。而且如果前面面试者在回答某些问题时存在不足,后面的面试者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使自己的回答更加完美。比如在一个外语教师岗位的面试中,如果前面面试者在回答教学方法的问题时忽略了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后面的面试者就可以在自己的回答中着重强调互动教学的重要性。
  2. 享受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对于面试顺序靠后的人较为有利。刚刚面试完最后一位,面试官在大脑中的对其印象还比较深刻。在没有后续面试者干扰的情况下,最后一位面试者的印象不会受到后摄抑制的干扰。这就像我们睡前做的事,总是能记忆很久。如果面试间隔长,且很快出结果,那么最后一名面试者的表现会在面试官的决策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的优势就会更加明显。例如在一个演员选拔面试中,最后一个面试者如果表演非常精彩,在短时间内就要做出决定的情况下,面试官很可能因为近因效应而对最后一个面试者印象深刻,给予较高的评价。
  3. 应对面试官的宽容度 一般来说,对于最后几名面试者,面试官的包容度可能会更高。一天的面试下来,面试官身心俱疲,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不会对最后面试者的一些小瑕疵过于苛刻。例如在一个客服岗位的面试中,最后一个面试者如果在表达上稍微有些紧张,但回答的内容基本正确,面试官可能会因为已经很疲惫,并且考虑到面试者是最后一个,而给予一定的宽容,不会像对前面面试者那样严格要求。

(二)面试在后的缺点

  1. 面试官精力分散 由于面试顺序靠后,面试官可能已经处于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这可能导致他们对后面面试者的回答不能像对前面面试者那样专注地倾听和深入地思考。例如在一个长达一天的高级管理人员面试中,到了最后几个面试者,面试官可能已经听了很多类似的回答,对于后面面试者提出的一些新颖观点也难以集中精力去理解和欣赏,这就影响了后面面试者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2. 可能面临简化流程 因为面试官的精力有限,对于后面面试者可能会简化面试流程。比如减少提问的数量或者缩短回答的时间,这就使得后面面试者不能像前面面试者那样全面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在一个研发岗位的面试中,前面面试者可能有足够的时间详细介绍自己的研发项目、创新思路等,而后面面试者可能被要求简单回答一些关键问题,导致一些重要的信息无法充分传达给面试官。
  3. 与前面面试者竞争压力 尽管可以借鉴前面面试者的经验,但前面面试者的表现也可能给后面面试者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前面面试者的表现非常优秀,后面面试者要超越他们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例如在一个设计师岗位的面试中,前面几个面试者展示了非常有创意的设计作品,后面的面试者就需要拿出更加出色的作品或者独特的设计理念才有可能脱颖而出,这种竞争压力可能会影响后面面试者的心态,导致他们在面试中不能正常发挥。

五、如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面试顺序

  1. 自身能力水平与自信心 如果自己是能力较强、自信心十足且准备非常充分的人,先面试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在面试官精力充沛时展示自己的实力,利用首因效应建立良好的印象,并且凭借自身的优势应对缺乏参照的挑战。例如一个有着多年工作经验、业绩突出的求职者应聘高级管理岗位,他对自己的管理能力、战略眼光等有足够的自信,先面试可以让他迅速抓住面试官的注意力,展示自己的领导魅力和专业素养。相反,如果对自己的能力不是特别有把握,但应变能力较强,那么后面试可以给自己更多的准备时间,通过借鉴前面面试者的经验来完善自己的回答,并且在面试官疲惫时,利用近因效应和他们的宽容度争取较好的评价。比如一个应届毕业生应聘市场营销岗位,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后面试可以让他从前面面试者的回答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并且在面试时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回答问题,吸引面试官的注意。
  2. 应对压力的能力 如果是那种在压力下能够表现得更好的人,先面试可能更适合。先面试所带来的成为比较标杆、缺乏参照等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促使自己在面试中发挥出更高的水平。例如一个运动员出身的求职者,他们习惯在竞争的压力下展现自己的实力,先面试可以让他们在一开始就释放自己的能量,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如果是容易受到压力影响,在压力下容易紧张、发挥失常的人,后面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这样可以避免先面试时的紧张和压力,在相对轻松的心态下进行面试。比如一个性格内向、容易紧张的人应聘文案编辑岗位,后面试可以让他在前面面试者的缓冲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字功底。
  3. 对面试环境与面试官的了解程度 如果对面试环境和面试官的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先面试可能更有利。因为可以根据已知的信息迅速调整自己的面试策略,适应面试环境。例如一个曾经参加过该公司实习面试的求职者,再次参加正式岗位面试时,他对公司的面试流程、面试官的提问偏好等有一定的了解,先面试可以让他在熟悉的基础上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反之,如果对面试环境和面试官风格一无所知,后面试可以利用等待的时间去观察和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面试。比如一个从外地来参加面试的求职者,对当地公司的面试文化不了解,后面试可以让他在前面面试者的过程中了解到相关信息,为自己的面试做好充分准备。

声明:本文网友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鲸选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