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电子签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人对其法律效力仍存有疑虑:电子签名有效吗?什么样的电子签名才具有法律效力?可靠电子签名有哪些特点?本文将围绕电子签名的有效性为您进行详细介绍。
电子签名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在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文件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不使用电子签名和数据电文。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要构成可靠的电子签名,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 专有权: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在用于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 控制权:签名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 内容防篡改:签署后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 签名防篡改:签署后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即“专有权+控制权+内容防篡改+签名防篡改”是构成可靠电子签名的必要条件。
可靠电子签名的实现
为了满足上述条件,一个电子签名的数据文件信息中需包含:身份认证信息、电子文件内容及可信时间戳认证。个人很难制作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电子签名文件,因此可靠电子签名的签署通常依赖于第三方平台的技术支持。
实现流程
-
专有权:用户注册登录到第三方平台后需要进行实名认证。实名认证的过程即为平台调用CA机构接口,由CA中心审核用户身份信息后发放的包含用户个人信息、公钥及认证中心签名信息的数字证书。数字证书用于查验用户信息,保障电子签名为签署人专有。
-
控制权:用户签署文件时需要通过私有密钥登录到第三方平台,进行电子签名时还需输入签署口令、短信验证码甚至人脸识别等,从而保证签名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确保电子签名的控制权。
-
防篡改:用户在平台进行电子签名签署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平台对用户信息和电子文件内容进行Hash编码形成Hash值文件摘要发送到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TSA)。时间戳服务中心对收到的文件加入日期和时间信息后再对该文件进行加密发回给用户。这样,用户在完成电子签名签署并发送文件的同时,电子签名就包含了用户身份信息、时间戳属性及完整的电子文件内容。任何信息的改动都会留下痕迹,被人发现。
电子签名的适用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文件都能使用电子签名。根据《电子签名法》的规定,电子签名不适用于以下文书类型:
- 涉及婚姻、收养、继承等人身关系的文书;
- 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权益转让的文书;
- 涉及停止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公用事业服务的文书;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不适用电子文书的其他情形。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及其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依赖第三方平台的技术支持,可以有效地保证电子签名的专有权、控制权及防篡改能力,从而确保其法律效力。
声明:本文网友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鲸选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