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务管理 > 差旅报销

虚假报销属于什么罪

一、虚假报销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报销

虚假报销是指员工或企业利用虚假发票或虚构事实等方法以报销为由骗取公司利益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对虚假报销的认定主要围绕报销基础事实是否真实以及消费是否为履行工作职责产生。虚假报销行为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 报销事项为虚构,事实上不存在:员工提交的发票本身是真实的,但据以报销的事由是虚构和捏造的,表现为发票内容与报销事项明显矛盾或者报销事项不可能发生。
  • 报销事项真实,但发票虚假或违规:员工报销的事由真实存在,但提供的是虚假违规的发票,比如员工提供的增值税发票存在“查无此票”“信息不一致”或者不同批次的报销中出现发票连号。
  • 报销事项真实,发票真实,但违反报销制度:员工报销的事由真实存在,发票也真实有效,但违反用人单位的报销政策和制度,包括申请报销的费用是用人单位所禁止的花费,如用人单位规定禁止向客户赠送消费卡券,员工以购买消费卡券发票向公司申请报销;报销金额超出用人单位的报销标准和水平;用非因履行工作职责所产生的发票冲抵因履行工作职责产生的费用。

二、虚假报销涉及的罪名及相关法律规定

虚假报销属于什么罪,需视情况而定。具体如下:

  • 诈骗罪:如果虚假报销的是公司员工,该行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是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涉嫌诈骗罪。但是诈骗罪有金额限制,如果没达到诈骗金额标准是不能以该罪定罪处罚。其中5000元、5万元、50万元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
  • 职务侵占罪:如果虚假报销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这类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以虚假报销的行为占有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是职务侵占罪。
  • 贪污罪:如果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虚假报销非法获取利益的,有可能构成贪污罪。但是一定要注意主体身份上的限制,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可以构成该罪。

三、虚假报销罪的量刑标准

不同主体实施虚假报销行为,涉嫌的罪名不同,量刑标准也不同。

  •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 贪污罪: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 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四、虚假报销罪的案例分析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某连锁商业公司与文某劳动争议案。文某系公司的区域经理,工作职责包括巡店等店铺管理。2012年公司发现文某存在着虚填巡店记录、虚假报销事宜,依据《员工手册》之规定向文某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文某认为公司属于违法解除,向仲裁委申请确认公司违法解除,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的双倍赔偿金。 本案经仲裁、一审、二审、再审,公司均败诉。公司提供了三份有文某签字的巡店记录和相应时间的店内监控录像,以证明文某提供虚假巡店报告,其中两份的巡店日期存在涂改痕迹。文某否认其真实性,认为巡店记录由公司保存,公司存在造假嫌疑;监控录像不能证明在监控时间之外的时间,其没有巡店。法院认为:解除劳动合同事关劳动者的重大权益,用人单位主张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应依法承担举证责任,并承担较高的证明标准。公司未对文某巡店工作的具体内容做明确规定,也无证据证明对巡店记录的制作要求,且无法对巡店记录的涂改事宜做合理明确的解释说明,故巡店记录不能直接证明文某存在提供虚假巡店记录的事实。 公司提供两份报销记录(分别为10元路桥费,36元停车费)和对应日期的用车日志,用车日志记载了文某当日巡店的出发地、目的地、行驶里程。公司认为根据出发地和目的地推算,不应发生路桥费和停车费。文某对公司推断的事实不予认可。法院认为:公司仅凭怀疑和推断即主张文某存在提供虚假报销单据的行为,缺乏事实依据,故法院不予采信。故三级人民法院均认为公司解除文某的行为属于违法解除,支持文某要求支付双倍赔偿金的请求。

五、如何防范虚假报销行为

用人单位可从规章制度和财务管理层面防控员工的虚假报销行为:

  • 从规章制度层面明确规定虚假报销的类型及处罚方式,制定完善的报销政策和制度。
  • 加强财务监管,严格报销程序,规范报销凭证,加强对办公用品、劳务的采购、报销,杜绝员工以虚假报销方式侵占公司财产。

声明:本文网友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鲸选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