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产生的消费。三公经费的支出是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例如,2017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43.6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7.87亿元。三公经费的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如需要纳入预算管理、定期公布、严格控制支出等。比如,县级以上政府需将“三公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定期公布。超预算开支“三公”、购建豪华办公用房、安排与业务工作无关的出国考察等情形,情节严重的将面临撤职处分。
差旅费的定义和范畴
差旅费是指出差期间因办理公务而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和公杂费等各项费用。其开支范围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等。例如,城市间交通费涵盖了飞机票、火车票、长途汽车票等费用;市内交通费包含出租车票、公交车票等;住宿费包括酒店费用等;餐费为出差人员正常餐饮支出;杂费涵盖行李托运、订票等费用。不同单位或部门对差旅费的具体开支范围和报销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企业通常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政策。
差旅费是否包含在三公经费中
差旅费是否属于三公经费,取决于其具体用途和产生的背景。如果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因执行公务而产生的符合规定的差旅费,可以归类为三公经费。例如,正常的因公出差所产生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费、用车燃料费、车票或飞机票和培训费等支出,属于三公经费范畴。但如果不符合公务性质或超出规定标准,则不属于三公经费。
三公经费的具体构成和规定
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涵盖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包含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公务接待费指单位为执行公务和开展业务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中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等。比如,局机关和局属事业单位要从严编制“三公”经费预算,硬化预算约束,确保“三公”经费预算明显下降。同时,对“三公”经费的监督检查,由局计划财务科和监察室牵头,协同相关职能科室,采取集中检查、重点抽查和明察暗访等形式进行,及时发现和查处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
相关政策对差旅费与三公经费关系的说明
相关政策规定,正常的差旅费属于三公经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在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总额中的规模和比例。但具体是否属于三公经费,还需根据差旅费的产生背景和具体用途来判断。
声明:本文网友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鲸选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